又是一年春梅开,再逰苏州香雪海
我从无锡赶到苏州香雪海园花了两个多小时,一路火车、地铁加公交。
当我站在香雪海园大门口时,路途的颠簸疲劳感瞬间消失了,因为梅花的美景映入了我的眼帘。
苏州香雪海园是一个开放型的赏花胜地,没有封闭式的园墙,游客站在园前广场上,由南向北眺望,整个园景尽收眼底。
从远至近:吾家山顶望湖亭,闻梅馆处观景台;从近至远:梅树相依连成片,梅花探春汇成海。
在苏州,香雪海园是苏州赏梅的最佳处。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满山盈谷,香气醉人,“香雪海”三字声名远扬。
据记载,光福种梅历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明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序中写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可见那时已“邓尉梅花甲天下”了。
“香雪海”以成片的“梅海”显示其的壮观,让赏梅的游人在开阔的视野中,尽情享受“梅海”带来的春心荡漾。
(本帖图片摄于2017年2月24日)
|||
走进香雪海园,照墙前有一群喜欢“网红”的游客正踏着“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引来众多眼球。
是啊!人们热爱生活,旅游途中也不忘尽情释放自己,值得点个大大的赞!
|||
春天的意境,
从春天绽放的梅花开始。
请您欣赏香雪海园照墙旁的“鸳鸯梅”:宫粉红梅和重瓣绿萼梅嫁接培育而成,花开之时,红绿两色相互辉映,宛若恩爱鸳鸯。
|||
|||
人们在春天的阳光里走向大自然,赏花赏景,只为赏出好的心情来。
一路上,处处都有自拍“臭美”和造势“显摆”的赏花者,可见花景悦目,赏心也醉人;
人们爱美、赏美、赞美,留影——只为收获美景那一刻的珍藏。
|||
人们爱花,所以赏花。
独立花傍,聆听花语,如人的心灵独白;
花语是无障碍的慧心灵现,意念里有会心的微笑。
|||
谛听花语
生起诸般的感悟:
赏花如同赏人,
花有花的气质,
人有人的风骨。
|||
立于花旁,如相向而坐,
是独语,还是对白?
是花、是人、是己之心?
在花之旁,如花之面,
望行云、看流水。
|||我要休息了,明日继续,晚安!|||晚安老哥,期待继续。
|||@耗子扛枪1972 2017-02-26 23:32:00
晚安老哥,期待继续。
-----------------------------
谢谢老弟的关注,特地从摄影图区赶来顶贴支持,令我感动不已。献上苏州香雪海的春梅一枝,略表我的心意。
|||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是啊!春天,已向我们走来了,新一年的耕耘又将开始了。
|||老哥龙头节快乐!
|||
虽然我比往年提前了几天来到香雪海赏梅,但还是来晚了,不仅那棵百年“墨梅”盛花已过,而且整片梅林中的白梅花亦开始在飘落了。原因是暖冬造成的,好在整体上梅花还处在最佳观赏期。
当我登上观景台,向下俯瞰梅林时,不得不为“梅海”的气势壮观而赞叹!
|||
|||@耗子扛枪1972 2017-02-27 09:27:00
老哥龙头节快乐!
-----------------------------
感谢老弟祝福,我已在这里快乐得默默耕耘了哦!
|||
苏州香雪海的成名,不仅在于光福有两千多年种梅的历史,而且,清康熙玄烨先后三次、乾隆弘历先后六次到邓尉探梅,更让这里的名声大震。
|||
|||
去年,我曾在赏梅途中遇到了一位好导游,听过她的实地讲解,让我对“邓尉梅花甲天下”有了新的认识,并牢牢记住了“梅池”边几棵特殊的梅花。
|||
相传,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游历邓尉香雪海,见一老农在此植梅,便亲栽梅树一枝。为保其成活,农夫挖池浇灌。至今梅池尚存,古梅苍劲。此后,观梅便声名大著。
|||
|||
梅池旁最特殊的一棵梅花树叫“墨梅”,树龄已有百年以上。墨梅,亦称骨里红,花开时呈紫红色,花瓣层层疏叠。
|||
细看墨梅树干,你会发现该树一半存活,一半枯死,人称“阴阳梅”或“天地作合“,戏称“半身不遂”。很可惜,我前后三年来看墨梅都已凋谢了,记得去年导游笑着对我说:“能看到墨梅盛开,是需要有缘的”。看来我与墨梅无缘啊!
|||
离开梅池,我上坡走向观景台。
|||
梅林中的“香雪海”门,是园中走向观景台正中间的一条赏梅路,路两旁的梅花是整个园中最为艳丽的,红梅、绿梅相映在众多的白梅中,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拥挤在这条路中:观赏、留影,其乐融融也。
|||
|||
|||
|||
|||
|||
回望“香雪海”中门上坡路:
|||
|||
|||
|||
踏上观景平台,此时已近中午。虽然不是节假日,但园中的游客依然不少。花海、人海,汇成了一幅浓浓的春天美景图。
|||
观景平台向西不远就是闻梅馆,相传明清时期就有了。
康熙第二次来到光福,在地方官员簇拥下,冒雪来到香雪海赏梅,在闻梅馆提笔写诗考众官,留下了歪诗与好诗的故事。
|||
现在的闻梅馆于1940年由汪伪政府的江苏省长陈则民修建。
“寻宋商丘题吟遗文,入胜出幽,十里梅香归吐纳;访清高宗游观陈迹,抚今怀旧,四周山色感兴亡”的门柱联为陈子清所撰。上联中写及清代商丘人宋荦任江苏巡抚时在邓尉山题“香雪海”的典故,下联中提及清代乾隆在邓尉山赏梅时所书墨迹的御碑。联语巧用典故,平添游人赏梅品联的兴致。
|||
离开闻梅馆,走上后山坡。闻梅馆后山坡上有三件赏梅古迹,他们分别是“香雪海”三个字的岩崖石刻,梅花亭和乾隆御(诗)碑。
相传,1696年早春,邓尉山麓梅花盛开,江苏巡抚宋荦到此一游,触景生情,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字,篆刻在吾家山的崖壁上。
|||
宋荦另一首为山茶花所题写的赞叹诗则篆刻在乾隆诗碑下方的岩石上:“坐月迷双眼,吟诗忘一身,江南无此树,草木哪知春”?
请您欣赏迎春的山茶花:
|||
另有几处题诗石刻也布在崖下和崖旁,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细细品来,很有意境。
清代书画家吴颖菴书“华光万顷”石刻欣赏:
|||
当代书法家吴溱书“琼枝疏影”石刻欣赏:
|||
乾隆御碑为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时所作,为乾隆所书碑刻中的上品,碑额浮雕双龙戏珠,中间刻有“御笔”两字。如今乾隆御碑用玻璃罩给保护起来了。
|||
御诗刻在御碑后背面,如不前后仔细瞧瞧就被忽略了。诗文隐约能见,我再次拍下几字大家共赏吧!
|||
梅花亭旧建已毁于兵燹,现存建筑出于1923年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之手。
亭为无出形,其瓦顶、柱栏、花砖地面均为梅花瓣状,于周围景致融为一体。亭顶以铜鹤结顶,寓含“梅妻鹤子”之意。
|||
梅花亭内“梅花”吊顶:
梅花亭内“梅花”漏窗:
|||
品赏过闻梅馆后山坡上的赏梅古迹,我继续沿着坡道向吾家山顶走去,山顶上有歇息凉亭——望湖亭。
|||楼主辛苦了,只是这儿没啥人气。|||大家上午好!今天是鸡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阳春三月就要到了,祝愿大家好心情,高高兴兴每一天。|||@311802 2017-02-27 20:32:00
楼主辛苦了,只是这儿没啥人气。
-----------------------------
感谢关注和勉励。这儿清静,没有打扰,可以安安心心发帖,挺好。对于我来说,在哪儿发帖都是打发时间。|||
登上吾家山顶,但见望湖亭周围的梅花开得正艳,与望湖亭一起组成了山顶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也吸引了登顶的游客纷纷在此拍照留影。
|||
春梅映红望湖亭:
|||
我走入望湖亭内,放下行囊,安坐在石凳上,一边吃着随带的干粮,并喝水补充生存的能量,一边回顾欣赏着山顶上的美景,在身体和心绪放松中感悟旅游的乐趣……
|||
望湖亭中赏梅花,花红眺望下淹湖:
|||@无锡勇志成 2017-02-26 20:46:00
-----------------------------
微距到手了吧,拍的效果很好|||我看人没有无锡的梅园的人多。|||@五彩石_wx 2017-02-28 10:27:00
我看人没有无锡的梅园的人多。
-----------------------------
确实如此。在香雪海赏梅一眼望到头,没有无锡梅园优雅的环境。|||
告别望湖亭,我沿着紧邻木荷林的东侧石阶而下,由此回到山下的梅花林中。
|||
香雪海主要以白梅为主,以古梅引领,以嫁接梅为特色;相对集中,便于观赏。
由于梅树树龄普遍较老,盛花期较短,喜欢赏梅的游客需要提前来探访,不然,就会错过了最佳观赏期,就如我三年没有缘分看到墨梅那样。
|||
香雪海园东西两区的梅林差异很大,西区茂密(老树),东区稀疏(新植)。我在东区的梅林里穿插观赏了一番,随走向临近出口处的盆景园。
香雪海东园梅林景致:
|||
|||
盆景园不大,也很简单,园中央和两边的“花窗”格中分别摆放了几十盆造型梅花盆景,供游客欣赏。
盆景可谓“老根新枝,造型别致,梅花朵朵,匠心寓意”。
透过“花窗”,还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内外呼应,令人赏心悦目。
|||
|||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红梅报春: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劲骨苍影: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古梅遗韵: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横空出世: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古木天香: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蛟龙盘转: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腾龙: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白雪迎春: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双梅争春: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鸳鸯不独宿:
|||
请您欣赏梅花盆景:疏影横斜:
|||@息怕种利 2017-02-28 18:28:00
厉害
-----------------------------
感谢您的关注和顶贴支持,握手!|||
梅花傲寒吐香,其色泽之美、香韵之清、品格之高,素为人们所推崇。历代文人墨客将它与青松、翠竹合称“岁寒三友”,并留下了无数隽句。
|||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这是吴昌硕的咏梅诗,把人们对香雪海梅花的款款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
“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
这是清嘉庆进士孙原湘写下的传神佳句。
|||
赏梅一半是看枝,古人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探梅花不仅要看花开了几成,还要欣赏梅枝,其横、斜、疏、瘦的骨格之美。
|||
|||不错不错 盖楼
|||@按望古如同 2017-03-01 13:36:00
不错不错 盖楼
-----------------------------
感谢您的关注和顶贴盖楼,握手!|||
我步出香雪海园已是午后,回望阳光下梅花盛开季节的香雪海园全景,确实很美,赏心悦目。
|||
春回大地之时,香雪海带给我“花海”的眼福,我在这里获得了美的享受。
再见了!春天美丽的香雪海。今年无缘赏“墨梅”,期盼明年缘分来!
|||
本帖介绍完毕,感谢所有赏帖和顶贴支持的朋友们!再见!
|||@岁雄简 2017-03-01 22:52:00
不错,盖一楼看看啊 哈哈
-----------------------------
谢谢您的关注和顶贴支持,握手!|||@爱的伤心谷 2017-03-02 10:02:00
11月来云南也很不错的
-----------------------------
感谢您的关注和推荐,有时间一定去看看。|||@一世长欢爬 2017-03-02 10:14:00
去过,觉得实景更美,能住下写生更好,可惜没有价格适宜的旅舍
-----------------------------
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评,握手!您可以住在光福镇上或附近的农家乐店中,价格也就在百元左右。|||@淡定鄙视你肚 2017-03-02 09:53:00
都是风景很美的地方
-----------------------------
谢谢您的关注和点评,握手!|||@jdobsx35564 2017-03-02 10:50:00
青山绿水,凤景不错。
-----------------------------
感谢您的赏帖和点评,握手!
又是 苏州 香雪 春梅开